Friday, April 18, 2014

Plaque Control Program 牙菌斑控制課程,這個題目曾經在中華牙醫學會訊1999年八月號刊登過

Plaque Control Program 牙菌斑控制課程,這個題目曾經在中華牙醫學會訊1999年八月號刊登過,全文如下



牙菌斑控制課程
Plaque Control Program
前言
  牙菌斑控制在整體牙科治療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在牙醫師缺乏要求,患者缺乏認識的現在醫療環境,非但未能幫助牙醫師對患者口腔的治療,更未能幫助患者對於自己口腔的預防保健。因此如何讓患者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口腔,是牙醫師該負的責任及努力的方向。
本文


  患者到診所來求診的原因可能有許多原因,如:1疼痛腫脹,2咬合功能問題,3美觀問題,4家庭壓力,5社會壓力,6恐懼缺牙,7牙齒排列問題等等。但是這些原因並不能直接讓患者接受口腔衛生觀念的重要性,必須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來讓患者了解並接受口腔衛生的重要,進而改變原有的口腔衛生習慣。若要改變患者的口腔衛生行為是一種行為習慣的改變,若要改變任何行為必須要了解行為學習的原則。一般而言,行為學習的過程是呈階梯狀的向上提升,其演變過程共有六個步驟:
(1)無知(Unawareness):大部份的患者缺乏關於牙齒及牙周的知識及資訊,也不知道疾病的預防之道。
(2)知曉(Awareness):患者知道有關的牙科常識,但是並未去做任何動作實行之。
(3)興趣(Self-interest):對於所知道的牙科常識感到興趣並投射到自己身上。
(4)參與(Involvement):在感到興趣之後,對於牙科治療有進一步的參與。
(5)行動(Action):對於口腔衛生的學習,實際行動去實行。
(6)習慣(Habit):經由重覆的學習,口腔衛生的行為變成一種不可缺少的習慣。
 

醫病關係的建立
1.診所總體方面:
(1)診所內部設計:診所裝潢應該力求清爽簡單,讓患者有舒適放鬆的感覺,若空間允許之下,同時要有隔離隱密性的考慮,診所的裝飾佈置要藝術化,以表現診所之特色與品味。
(2)診所教育資訊:診所應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資訊來教育患者,這些資料應該讓患者可以攜帶回家閱讀。
(3)診所團隊:診所成員包括口腔諮詢士、口腔衛生士、牙科助理、牙醫師等,而各個成員有其應擔當的角色與功能。
(4)就診動機提升:應採用效果較好的一對一教育,並且針對個人的問題,再三反覆教育。 


2.醫病個人方面:
(1)心靈接觸:與患者接觸的第一次是建立心靈接觸的最佳時刻,縱然是簡單的寒喧,第一印象的效果是不可輕視的,有了初步的好感,才能進行以下關係的提升。
(2)溝通:雙方對於所要表達的內容、觀念,藉由有意義的交談及討論而得到互相了解。
(3)教育:藉由符合對方教育程度、生活、興趣等的語言、詞彙,讓對方了解到從前未知曉的知識,讓對方產生興趣與動機。
(4)動機: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行動的原動力。此原動力可能是某種程度的焦慮、恐懼、需求或了解等。
 

患者在診所的診治流程
◆第一次就診:
  患者第一次來就診時,若因病痛急診,則應以消除病痛為先,待病痛消除後,再恢復正常就診程序。第一次就診應著重在改變提昇患者的學習行為水準。從未知、知曉到產生興趣。這些溝通與教育的進行應由訓練良好的助理人員來幫忙,一方面可減少醫師的衛教時間,另一方面更可提昇助理人員的診所定位。進行的步驟包括:牙周病常識衛教、臨床牙周病檢查講解、全口X光片檢查講解、治療計劃擬定、治療流程講解,及治療費用說明。

牙周病常識的觀念有五個重點:
 1.齒槽骨支持牙齒,
 2.牙周囊袋與探測檢查,
 3.細菌來源與感染
 4.牙齦上與牙齦下結石,
 5.結石刮除與牙根整平。
X光片光片講解的重點有:
 1.齒槽骨破壞程度,
 2.牙結石附著堆積,
 3.根管治療密封程度,
 4.蛀牙與填補物。  
藉由口內檢查的資枓與全口X光片,醫師可以跟患者解釋牙周病的診斷,初步的治療計劃及治療流程。
 

牙周病的治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治療: 
  主要目的在控制牙齦的發炎,促使牙齦恢復健康,以停止齒槽骨的繼續破壞。其主要方法為:
口腔衛生學習-學習如何徹底清潔牙菌斑。
牙結石清除。
牙根整平。
  在牙齦恢復健康後,此時可以進行牙周囊袋的進一步評估,以決定是否進行第二階段的牙周手術。
(2)第二階段治療:
 
  牙周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進一步的清除囊袋底部牙根面上的牙結石,在手術時,若可以的話,也將進一步作骨再生的處理,使齒槽骨長平,以降低牙周囊袋的深度。
(3)第三階段治療:
 
  當牙周組織已恢復健康時,需要定期(每3到6個月)作牙周保養的治療。
  牙周治療之時間與費用應與患者本身之牙周病嚴重程度、治療複雜程度相對應。若患者了解並同意接受牙周治療,便可以預約下次問診時間,而下次門診作業主要在於口腔衛生的學習。


◆第二次就診:
  第二次就診主要是提昇患者行為學習由產生興趣,參與到實際動作的進行。這些行為水準的提昇是藉由口腔衛生的教導與學習,讓患者了解必需參予承擔部份的治療責任。這次就診時要先作幻燈片的記錄攝影,再開始進行口腔衛生課程。此次就診時,口腔衛生課程的重點為:
(1)建立口腔衛生的觀念。
(2)刷毛尖端需接觸牙齦。
(3)重點刷牙區域為舌側、遠心側、牙縫區。
(4)課程時間不要太長(不要超過30分)。
(5)刷牙時動作不要太多次,以免刷破牙齦。

口腔衛生教導時有五個基本原則:
(1)教導時要簡單明瞭。
(2)一次不要教太多。
(3)要隨時鼓勵病人。
(4)要仔細觀察病人之動作。
(5)教導方法要有彈性。

實際進行的步驟為:
(1)先複習牙菌斑堆積的觀念,加強印象。
(2)在忠者口內作牙菌斑之染色,並向患者說明染出紅色牙菌斑的分布區域。
(3)選擇適合患者口腔之牙刷及其他輔助工具要先從如何拿持牙刷開始教起。
(4)在患者口腔內示範刷牙方法。
(5)患者在自己口腔內練習刷牙最後再簡單地複習一次這次的課程,並請患者下次就診前先刷好牙,以便下次再複習調整。
 

◆第三次就診:
  事先把患者的整套牙刷找出放在櫃台上,當患者來診所後請患者先刷好牙,再作口腔衛生之檢查及調整。此次衛教的重點仍在於口腔衛生之觀念的加強,尤其是刷毛的位置、角度。牙菌斑檢查時,不要染色,使用探針輕刮齒面來檢查即可,檢查時間不要太久(1~3分),檢查完讓患者坐直,要複習刷牙前,先告訴患者那些地方是刷乾淨的,那些地方尚需要調整,再加以調整刷牙方法。調整時,要先從拿持牙刷的手勢開始。當檢查及調整完口腔衛生後,便可進行牙結石的刮除。
 

◆後續的就診:
  每次就診時,均需作口腔衛生之檢查之複習,以提升患者口腔衛生的清潔程度並讓患者養成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
結論

牙菌斑控制在實質上具有四點意義:
(1)牙菌斑之去除。
(2)避免牙菌斑的再堆積。
(3)減緩牙結石的形成。
(4)預防牙齦炎的發生。
 

但是牙菌斑控制在醫病關係上另具有四點意義:
(1)患者認知牙菌斑控制的重要性。
(2)患者了解牙菌斑控制的方法。
(3)患者建立牙菌斑控制的操作技巧。
(4)患者表現牙菌斑控制的負責態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