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7, 2011

陳柏堅醫師發表教育、學習與牙醫-3


  為牙醫師的我們,從小學、中學到進入大學,一路上所受的教育,「傳道」是有的,但是並不夠,而且大份部的基礎教育,都是教條式的、權威式的,因而造成我們心靈上的怠惰、公式化,習慣於某種形式,而懶於思考、創新,漸而失去了自由。

等到進入大學,牙醫學教育裏,大部份是「授業」的部份,老師們辛苦努力的教導我們牙醫學專業的理論知識,精密的技術訓練,在這長達六年的課堂教育及技術訓練後,更可能需要二年的臨床再教育及日後各種的繼續教育,在這漫長的人生青春裏追求的主要是如何精益求精,對於「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牙醫學藝術,當然這是應該的,而且也是值得投資的,畢竟在牙醫學的專業領域裏,「精密」是與眾不同的特色。但是也因為我們投資了大部分的時間在專業領域裏,反而缺乏了「解惑」的人生教育,只是具有良好知識及技術的牙醫師並不一定是好牙醫師,因為醫師的職責並不只是治療「疾病」,而是要治療「病人」,換句話說,病人需要的是「人性化」的疾病治療,而不是「公式化」的疾病治療,但是要成為人性化治療的好牙醫師需要自己有足夠的成熟及智慧,而在成長成熟的過程中,將面臨許多的挫折及衝突:如何力行濟世救人的醫師職志?如何面臨養家糊口的需要?如何平衡濟世救人及養家糊口的衝突?如何在職業生涯與家庭生活之間達到協調?如何犧牲投入於公眾事業?如何奉獻自己於預防醫學?如何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如何在治療病患的過程裏投入自己的關懷?

  牙醫師是一門相當特殊的行業,「治療」、「不治療」與「如何治療」的抉擇,是由醫師與病患共同決定,但是醫師佔了大部分主導,所以醫術、醫德及收入三者之間時而相衝突,時而相輔助,如何為了理想而堅持,並且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實質的恐懼……,這些「問題」在人生的道路上,將一直陪伴著我們,學校的牙醫教育並不能完全告訴我們答案,惟有在我們內心裏具有「學習」的態度與精神,培育自己的智慧,奉獻自己的愛,脫離衝突的慾望,才能幫勵自己成熟與自由,完整自己的生活。
   

  —原文刊於 中華牙醫學會訊 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三月 第107期

4 comments:

  1. 您的部落格很棒,我好喜歡喔,<我用行動支

    持您喔>

    ReplyDelete
  2. 很高興認識妳 妳的部落格很有人情味~~

    ReplyDelete
  3. 不管如何還是要幫你推推~加油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