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3, 2009

陳柏堅醫師之陳秉鐘-我們的父親

父親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農曆十月二十日〉凌晨零時三十分壽終正寢。距生於民國二十一年一月一日(農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享壽七十有七歲。

雖然剛過週年,但是心中仍充滿懷念,他的生前造就今日的我,以下是當時我們三個孩子的共筆,代表我們的心聲。我們的父親,在這早冬下著細雨的寒夜裡,我們親愛的父親,平靜中帶著慈祥離開了我們,沒有一絲絲的痛苦,就像他生前面對任何困境勇往直前一樣,踏上他人生的另一旅程。

父親結婚前的照片

耳裏傳來佛經朗誦聲,心裡想著父親生前的點點滴滴,眼裡不禁熱淚盈眶,我們實在辜負父親太多太多了…,父親生前的嚴詞家訓,諄諄叮嚀以及談笑風生的一幕幕,重現眼前。

父親曾受過日據時代的小學教育,養成他實事求是,一板一眼,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在他完成淡江英專的學業後,深感英文對於年輕學子的重要性,便毅然投入教育界,抱著回饋鄉里的熱忱,在北港農校默默地耕耘播種,每日早出晚歸,認真教學,同時也累積他日後一生的成功基礎,就在此時,姻緣造化認識了我們的母親。

年輕時候的父親擁有一顆熱情而活潑的心,時值年輕的他,男女跳舞是時尚的表現,也是在當時的社交活動之一,偶然的機遇裏,遇見我們的母親,展開了台北嘉義間的長途愛情追逐。因為我們的母親當時任職於台北市曙光幼稚園,父親在初見面之後,驚為天人、一見鍾情,不惜犧牲假期,多次北上見面,終於打動芳心,於民國四十五年七月結成良緣。那時候相偕看電影是他們倆的主要休閒活動,每個月總要看幾場電影。

父母親結婚照,攝於自宅

轉到縣立嘉義初中中埔分校任教時,父親發揮他豐富創意及精巧工藝的特質,將一台普通的腳踏車,加裝馬達成為機器腳踏車,這就是當時賴以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也在這時,家庭裡多了小孩,生活開銷費用也增加了,所以父親也開始在家開班為學生補授英語,貼補家用。

民國46年,柏堅出生後

父親對於金錢帳目的記錄相當注重,在整理父親的遺物裏,發現他從結婚開始每年的帳簿,每本封面都標示日期及編號,而這些帳簿也讓我們更加清楚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在民國四十六年時,他每個月的薪水是四百八十元,柏堅生病藥費五元,與母親兩人去看電影「巨人」六元,十二月份補習收入七百三十元…等鉅細糜遺。

民國四十八年柏鍠出生。在八個月大時,發燒兩個星期,父親請假與母親兩人日夜輪流照顧。父母親不分晝夜細心照料,結果證實患上小兒麻痺症。那時醫療技術尚不甚發達,生性節儉的雙親,卻不計代價四處求醫,用盡各種方法,期望降低病毒對柏鍠的傷害,醫師囑咐要每日按摩身體手腳,於是在父親的日記帳簿裏,多了一項按摩費二十元,並且持續了數年,可是柏鍠右腳仍持續萎縮,雖然穿戴了鐵鞋,仍未見效。到了柏鍠小學五年級,遠赴屏東求醫,因而感動了在屏東行醫的美國醫生,專程到嘉義基督教醫院為柏鍠進行了肌腱伸長手術,手術費用高達五萬元,之後又進行了復健治療。

民國48年,父母親與柏堅、柏鍠

民國五十三年美夙出生,家裡的環境已經好很多,於是在幼稚園小學期間,就有機會學習課外才藝,如鋼琴、芭蕾、畫畫、書法、作文等,爸爸總是不厭其煩的接送,記得冬天接送時,父親總是貼心的先開了車上的暖氣再接送美夙。

民國55年,一家五口,美夙兩歲時,攝於自宅花園

民國56年,全家照

民國65年農曆春節,柏堅已上大學

柏堅自高雄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後,於服役期間參加托福考試,因父親嚴格教學奠下英語的深厚基礎,成績優異。而興起赴美進修的念頭,父親欣然同意,並洞燭先機,鼓勵柏堅要習得一專門領域,才能在牙醫師界出人頭地。

在美國留學所費不貲,當時美金兌換匯率1:40,讓當時已沒有補習收入的父親需同時負擔柏鍠留日及柏堅留美雙重開銷。進修課程即將結束時,柏堅考慮留美繼續進修,或返國開業時,家書往返與父親討論,父親難得的親自執筆為柏堅分析,留美或返台的利與弊,二十多年前的家書,父親全部封封珍藏至今。

民國八十五年柏堅完成學業返台後,決定在台北世貿中心旁開設全國首創的牙周病專科診所,在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父親給予最大的支持,診所的裝潢費用、醫療設備、費用都是父親給予支援。父親擔心柏堅診所曲高和寡,甚至無息借貸一年的房租與生活費用予柏堅,讓柏堅無後顧之憂,努力衝刺。三年後稍有基礎,房東卻大幅調整房租達三倍之多,柏堅與父親商量後,父親鼓勵自購房屋,才能一勞永逸。

民國七十八年時,柏堅在父親借款奧援下才籌得購屋自備款。柏鍠留學日本期間,不幸發生重大車禍,乘騎摩托車遭小卡車撞上,輾過柏鍠上半身。此消息由日本傳回台灣,父母親震驚不已,但未知受傷程度而焦慮不安,柏鍠為免父母擔憂,不忍詳實告知,只輕描淡寫的說,雙腿沒有受傷,仍可行動自如,電話這端卻傳來一向嚴厲父親安慰的聲音「媽媽哭了,我也哭了,…… 」要柏鍠每天打對方付費電話回家說明治療進度,父親真情流露的一番話,讓柏鍠感動不已,原來不善表達內心真感情的父親,內心是愛護子女的。

美夙初中畢業時召開了家庭會議提出北上參加北區聯考,這在當時是罕有的要求,父親在不忍拒絕的情況下,同意愛女的決定,並在聯考時為了讓美夙有更充分的準備,在考場隔壁的飯店下榻,方便應試。美夙考上了景美女中,父親不忍愛女在外住宿舍,特在學校附近租下一層公寓,營造「有家」的感覺,並不時在日間學校下課後開夜車北上帶來水果、生活補給品,再趕回嘉義。珍愛女兒之情溢於言表!美夙大一暑假,父親安排美夙前往英國劍橋遊學一個月,此次經驗讓美夙在英語的使用能力上更上一層樓,信心大增。美夙輔仁大學畢業後在台北麗娜公司就業,父親為了能多北上見面,在公司附近替愛女買了一間小公寓,之後就可多來台北。美夙就業兩年後決定去歐洲自助旅行,父親不僅開明的同意,並且提供了相對基金贊助此旅行,因為他經常對我們諄諄教誨一定要開拓國際視野並增廣見聞。

民國69年農曆春節

民國77年9月,柏堅留美回來,建達三歲

父親對自己兒女要求之嚴厲絕非外人所能想像,他對於子女的教育,秉持的信念是培養自己真才實學、凡事靠自己,當柏鍠在日本產能大學畢業返台後,便要柏鍠自己找尋工作,自己奮鬥。當柏鍠在台灣NEC公司待了五年升任襄理時,才趁台南區中小企業銀行開設台北分行之際,要求柏鍠參加甄試進入銀行體系。柏鍠加入銀行初期,父親仍堅持要他從基層的放款業務員開始做起,柏鍠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在台北分行十三個月的工作後,調職回到嘉義興業分行擔任徵信調查工作,並於三年後升任襄理。

民國80年農曆春節,祖母與父母親,攝於自宅花園

民國81年南企董事會集體遊日,在遊覽車上父親耍寶,露出難得的笑容

在民國九十二年二月父親接下台南區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的重責之後,便將柏鍠調至總行業務部企劃科擔任科長,讓柏鍠更加了解銀行的管理業務。當父親於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卸下董事長職務後,柏鍠仍持續過著每日早上六點三十分出門從嘉義坐火車到台南總行上班,晚上十點回到嘉義的通勤日子。直到九十五年四月,父親不忍心柏鍠晨出夜返的勞累,才要求總行讓柏鍠回到嘉義擔任中埔分行副理。由此可知,父親對於我們兒女的成長,有他一貫的作法及原則,他寧可讓自己小孩多吃苦磨練,也不願落人口實對子女溺愛的跳躍升級,他對於兒女表面上的嚴厲要求其實是他內心疼愛的表現。

民國93年4月,父親擔任台南企銀董事長期間,與母親、柏鍠、美夙合影

父親侍母至孝,在他三十一歲時,祖父因為腦中風過世,從此照顧祖母生活起居便落在大伯父及父親身上,直到民國五十六年,為了堂姊們北上求學,伯母帶小孩遷居台北,大伯父暫留嘉義,父母親便一肩扛起照顧祖母生活的擔子。直到祖母於民國八十三年七月過世,每日晨昏定省,近三十年。

民國七十四年夏天,溫容產下建達,母親到美國探視並幫忙坐月子,回程順道到日本探望柏鍠時,祖母因為失足跌倒,乃急電要母親即刻回台照顧。民國七十九年四月二十日,父親因為右耳不適,經現衛生署署長侯勝茂介紹到台大醫院檢查,於同年六月二十八日由台大耳鼻喉科林凱南主任手術取出腫瘤,但是從此喪失右耳的聽力。回嘉義後,為了休養方才移住民權路大樓,但是每日白天仍回到火車站前祖母住處,直到祖母就寢方才回民權路住處。祖母危急時,當父親抱著祖母上救護車後,祖母一路輕輕拍著父親的肩膀,彷彿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父親教導學生有其一套嚴格的方式,英文字母單字的練習要求更是一絲不苟,學生書寫稍有不合標準,便要求重新書寫。考試分數未達九十分,便要求重新研讀,直到考試分數合格為止。他更自己刻寫模擬考題,替學生加強學習成效,所以學生在他的指導之下,皆能考得好成績進入理想中的高中,資質稍差的學生也能在他的督促之下,脫胎換骨似的考上好學校。所以學生家長們對他的教學成果讚譽有加,一傳十、十傳百,家裡補習的教室總是座無虛席,甚至一個晚上還分兩個時段,要忙到晚上十一點才能休息。

民國84年1月1日 父親難得接受祝賀他的65歲生日

爸爸是個生活便利發明家,他的小發明不計其數.他發明了亮光電話,電話進來時,話機的小燈泡就會發亮,對耳朵逐漸不好的他或其他人是一大佳音,叔叔還想幫他申請專利呢。以前祖母年紀大了,在老家上舊式的蹲廁很不方便,父親就用白鐵鑲接做了一個座椅,上面還有一圈的沙發泡棉,相信來家裡上過廁所的人都有深刻印象。每顆印章他都會用眼藥水的瓶子加熱塑形製作個蓋子,因為蓋完印才不會弄髒。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專利收藏式搔背棒,他截取汽車的部分天線,再加上焊接彎型的叉子,就變成可長可短,收藏方便的搔背棒,還送了不少親戚朋友。

民國84年農曆新年與建達玩在一起

爸爸他有一套他的穿衣哲學,就是舒服實用,所以他的襯衫一定要兩個口袋。美夙記得每次跟爸媽逛委託行,眼睛就是先掃遍所有襯衫,沒有兩個口袋就不合格了,更別想挑什麼款式或顏色給爸爸了。爸爸的休閒服一定要三個釦子,褲子的口袋一定要深,不夠深的,母親就要想辦法修改成適合他的要求,否則他也不穿;背心一定要外袋內袋,上袋下袋,才符合他能分類放東西的實用性。爸爸對任何事物都有規矩,他因為不用皮夾,所以錢放在口袋內,一定是把仟元鈔票放在內,外包五百元,最外層才是百元及十元。

民國87年,父母參加喜宴合照

他也要求我們凡事要有規矩。每年過年幫忙母親嫂嫂煮菜,美夙都很有壓力,因為平常做菜比較隨意,結果幾次在年夜飯時,父親馬上就挑出來,這個青蒜是誰切的?這個是誰調味的?不符合他的要求的,他會要求做到合乎他的標準才行,凡事不能馬虎!

民國87年農曆新年,全家在民樂街家門口合照

父親不只是在金錢帳目上詳加記載,在資料整理記錄上更是有過人之處。在他的腦海裡好像有一間圖書館,所有的索引、目錄皆標示清清楚楚,當需要什麼資料時,當下他便能從他的檔案夾內,翻出該話題或事件相關的資料,資料內容包括當時的人、事、地、物、收據等等,鉅細糜遺。

民國88年,父親慈愛的餵食美夙女兒彥蓁吃飯

父親酒量甚好,和好友聚餐時,必借酒助興,但是他喝酒有四大原則:
(1) 絕不可在上班時間喝酒
(2) 喝酒時絕不談公事
(3) 喝酒時各自量力而為絕不勉強灌酒
(4) 喝完酒大家都要平安回家。
父親年輕時什麼酒都喝,年紀漸長後,改喝烈酒及葡萄酒。遇年節在家聚餐時,也要我們陪他喝酒,他認為小孩在家喝酒才不會誤事。

民國89年,全家合照於民樂街家門口,家榆已懷孕

父親做人的原則以「真實」兩字形容最為貼切,他認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錯認錯,才是真實,說謊只能掩飾於一時,謊話總有一天會被拆穿。他以真實待人,雖然有幾次因信任他人,幫助他人,結果卻事與願違,遭到倒債的下場。雖然如此,他仍豁達的說:「算了吧」!

民國90年農曆春節,攝於民樂街家二樓

民國90年,父親背著柏鍠的女兒育青在嘉義文化中心

父親的遺物裏還包括了他的四本英文著作:分別是
一、English Novels and Novelists 民國六十三年五月 台灣崇文出版社
二、A Study of Lady Macbeth、Self-effacement 民國六十六年七月 經界出版社
三、Love and War in Hemingway、s Fiction 民國七十年六月 經界出版社
四、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Elements in American Classic Novels 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協同出版社。

民國93年清明節,全家攝於彌陀寶塔前

父親見多識廣,多年的社會經驗,培養出他看人細膩,洞察人心的本領。跟他談話時,只見他目光炯炯,彷彿可以穿透人心一般,尤其對方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的細節部份,更逃不過他的觀察,結束談話前的結語,更是簡短扼要、直切重點,常讓對方心服口服。

父親晚年時,顯露出他不為人知風趣的一面,雖然知道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症,吃飯必須低鹽少油,對於調味向來要求甚高的父親等於少了一項生活樂趣,但是他吃飯時仍談笑風生,不以為苦。

近兩年父親為呼吸功能退化所苦,常需以支氣管擴張器救急,嚴重時則需緊急送急診,甚至需待在加護病房,兩年間共達二十次。當情況稍好會客時,他就戲稱住院就像住別墅、冬暖夏涼、吃住還有人照顧。

民國94年農曆新年,父母親分別與柏堅一家、柏鍠一家、美夙一家合影



天色已漸漸白了,佛經誦讀聲仍在耳邊,淚仍未乾,紙已淚痕斑斑。看著您安寧的躺著,知道您已解脫了肉體的痛苦,您的一生為我們這個家無盡地付出,您的身教言教我們都謹記在心。

請您放心,我們子女們將好好照顧母親,並將您的教誨傳給下一代,才不辜負您對我們的深切期待。

9 comments:

  1. 這是一篇文章 當時剪下來 是因為內心有種觸動牽引著同樣的感覺

    一種子女對父親角色的見證與感動 同時在這裡我們看到令尊 用一個既真實

    又認真的生活態度一點一滴透過生活來教育子女 就是這樣的父親令人感佩!

    文章如下:

    或許等到哪一天 孩子漸漸長大了 懂事了 爸爸們可以告訴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之中 爸爸們看到了什麼? 觀察到了什麼?

    包括孩子小小的生活習慣 對孩子有重大意義的一些生活事件

    甚至是孩子的性格特質 我們相信當孩子聽到這對對話的時候

    內心是非常感動的

    並且也唯有透過這樣的對話 爸爸才有機會讓孩子懂得自己是被

    爸爸看見 被爸爸關心 注意的 而這樣的認可 終其一生 對孩子

    的自尊 自信 以及人格發展 都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ReplyDelete
  2. 遠在國外的我,雖然還留著當初的初稿,但是配上照片,卻又有深深感

    觸,我相信老爸你對我的教導,一定是來自阿公對你的教導,雖然你忙,

    但是你也用你的方式在教導我,身為長男的你,一定承受了不少的壓力,

    雖然你不說,但是我也慢慢了解到,同樣身為家中長子所要負起的責任,

    阿公不僅僅是教導了你,也經由你教導了我,雖然大家都說他最寵我了,

    可是我想我還是有繼承到他那靈活的巧思,我一向都是鬼點子多出名的

    阿。 一定給你找了不少麻煩 :) 不好意思阿。



    很可惜阿公沒有跟我履行說要一起去阿里山的約定,我到現在還是惦記

    著,一定要全家上去一趟,不為了什麼,只因為跟阿公說好了,有次跟他

    聊天說我跟老師上去阿里山的時候他說他好久沒有上去過,一定要找機會

    上去看看走走。於是就這麼約定好了。



    Rest In Peace 阿公。

    ReplyDelete
  3. 陳老師

    藉由成為現在的你

    你以最好的方式彰顯你的父親

    從文章中看來

    你與你的父親竟有如此多的相似

    他一定很以你為傲

    ReplyDelete
  4. 看完這篇文章,真是令人感動!父親對家庭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付出,令人敬佩,當然這些都看在陳醫師您

    們這些子女的眼裡,甚至已經轉換為身教庭訓,傳給了下一代,陳爸爸一定感到很欣慰。再看到您的公子

    給您的回應,相信您的付出,也已經得到回報了。而已經為人母的凱莉我,也希望能夠像陳醫師您的家庭

    一樣,父慈子孝,和樂融融。以您為典範,努力加油!

    ReplyDelete
  5. 看完此篇 感動不已

    雖然無緣親識令尊 但是伯父夙昔典型 在文字間宛然可見

    從學長一家人身上 也更能印證如實家風

    ReplyDelete
  6. 學長你好:沒想到我寫懷念兒時的文章,竟能因此見到陳老師更多的生平事蹟,

    你的文章情深意摰,很令人感動;尤其對我們這些受過陳老師教導的學生,勾起

    更多的感觸與追念。我也會為老師念佛迴向。

    我可以將你這篇文章連到我網站上嗎?

    ReplyDelete
  7. 「3個準備」!曾經被「鬍鬚へ」教過的應該耳熟卻心驚膽寒的一句命

    令。柏堅讓我知道嚴父下的用心也讓我憶及嚴師對我們的用心一樣緬懷。

    那種緬懷不是出自受嚴待過的瞋恨而是出自感恩那鬍鬚へ的用心。

    ReplyDelete